傅正模


  傅正模,字镜磨,醴陵枫林市乡人。1904年(清光绪三十年)生。早年入浏阳金江高小和长沙长郡中学就读。1923年(民国12年)冬,考入广东陆军讲武学校。1924年儿月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,学习期间参加第一次东征。毕业后,留任为第三期招生工作人员,后任少尉排长、中尉排长、第三期中尉区队长。1926年1月,任第四期入伍生第三团第十连连长,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少校副营长,参加北伐战争。9月参加武昌攻城战,组织奋勇队攻城时负伤。旋任武汉学兵团第八连少校连长。


  1928年春,任第一军第一师一团一营中校营长,参加国民党组织的第二期北伐。秋,任蒋介石总司令侍从副官,后任津浦铁路保安大队队长兼全路警察总教官。1929年春,任第十师五十八团上校团长。1931年先后任国民政府警卫军第一师三团团长、八十七师独立旅第二团团长。1932年“一二八”。淞沪抗战爆发后,率部开赴上海,支援十九路军对日作战。1933年春,升任第八十七师二六一旅旅长,晋级少将。8月改任第三十六师一0八旅旅长,10月奉令率部开赴江西,参加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“围剿”。12月率部赴闽,参加对反蒋抗日的“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”的围剿。1934年春,担任由十九路军一部改编而成的四十九师副师长,开赴湖北整训。1935年秋,率四十九师到四川阻截北上抗日的红军。1936年改任第八十三师副师长。


  抗日战争爆发后,协助师长刘戡率师开赴山西参加抗日。10月参加山西忻口会战。入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后,任补充第五训练处处长,在常德招募六团新兵训练。1938年5月,任由第五训练处改编的七十五军第四预备师师长,7月参加武汉会战。1939年4月在湖北随县、枣阳地区对日作战。1940年5月在湖北宜昌枣阳地区抗击日本侵略军。1941年冬升任五十四军中将副军长,驻防昆明,兼任昆明防守司令部参谋长。1943年,5月因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被撤销副军长职,旋赴印度在美军驻印战术学校学习。1944年冬,任军政部中将部附。抗日战争胜利时,任湖南洞庭湖警备司令部司令。1946年1月,调任军政部第三军官总队总队长。1947年后,历任上海师管区司令、第三编练司令部副司令。1949年(民国38年)3月,调湘任第一兵团副司令。8月参加程潜、陈明仁和平起义,任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。12月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,任副司令员,后任中南军区高级参议。1954年被特邀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。1956年后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候补委员,武汉市政府参事等职。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(1978年改正)。1968年病逝于武汉。



傅正模


  傅正模,字镜磨,醴陵枫林市乡人。1904年(清光绪三十年)生。早年入浏阳金江高小和长沙长郡中学就读。1923年(民国12年)冬,考入广东陆军讲武学校。1924年儿月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,学习期间参加第一次东征。毕业后,留任为第三期招生工作人员,后任少尉排长、中尉排长、第三期中尉区队长。1926年1月,任第四期入伍生第三团第十连连长,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少校副营长,参加北伐战争。9月参加武昌攻城战,组织奋勇队攻城时负伤。旋任武汉学兵团第八连少校连长。


  1928年春,任第一军第一师一团一营中校营长,参加国民党组织的第二期北伐。秋,任蒋介石总司令侍从副官,后任津浦铁路保安大队队长兼全路警察总教官。1929年春,任第十师五十八团上校团长。1931年先后任国民政府警卫军第一师三团团长、八十七师独立旅第二团团长。1932年“一二八”。淞沪抗战爆发后,率部开赴上海,支援十九路军对日作战。1933年春,升任第八十七师二六一旅旅长,晋级少将。8月改任第三十六师一0八旅旅长,10月奉令率部开赴江西,参加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“围剿”。12月率部赴闽,参加对反蒋抗日的“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”的围剿。1934年春,担任由十九路军一部改编而成的四十九师副师长,开赴湖北整训。1935年秋,率四十九师到四川阻截北上抗日的红军。1936年改任第八十三师副师长。


  抗日战争爆发后,协助师长刘戡率师开赴山西参加抗日。10月参加山西忻口会战。入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后,任补充第五训练处处长,在常德招募六团新兵训练。1938年5月,任由第五训练处改编的七十五军第四预备师师长,7月参加武汉会战。1939年4月在湖北随县、枣阳地区对日作战。1940年5月在湖北宜昌枣阳地区抗击日本侵略军。1941年冬升任五十四军中将副军长,驻防昆明,兼任昆明防守司令部参谋长。1943年,5月因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被撤销副军长职,旋赴印度在美军驻印战术学校学习。1944年冬,任军政部中将部附。抗日战争胜利时,任湖南洞庭湖警备司令部司令。1946年1月,调任军政部第三军官总队总队长。1947年后,历任上海师管区司令、第三编练司令部副司令。1949年(民国38年)3月,调湘任第一兵团副司令。8月参加程潜、陈明仁和平起义,任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。12月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,任副司令员,后任中南军区高级参议。1954年被特邀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。1956年后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候补委员,武汉市政府参事等职。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(1978年改正)。1968年病逝于武汉。



傅正模


  傅正模,字镜磨,醴陵枫林市乡人。1904年(清光绪三十年)生。早年入浏阳金江高小和长沙长郡中学就读。1923年(民国12年)冬,考入广东陆军讲武学校。1924年儿月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,学习期间参加第一次东征。毕业后,留任为第三期招生工作人员,后任少尉排长、中尉排长、第三期中尉区队长。1926年1月,任第四期入伍生第三团第十连连长,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少校副营长,参加北伐战争。9月参加武昌攻城战,组织奋勇队攻城时负伤。旋任武汉学兵团第八连少校连长。


  1928年春,任第一军第一师一团一营中校营长,参加国民党组织的第二期北伐。秋,任蒋介石总司令侍从副官,后任津浦铁路保安大队队长兼全路警察总教官。1929年春,任第十师五十八团上校团长。1931年先后任国民政府警卫军第一师三团团长、八十七师独立旅第二团团长。1932年“一二八”。淞沪抗战爆发后,率部开赴上海,支援十九路军对日作战。1933年春,升任第八十七师二六一旅旅长,晋级少将。8月改任第三十六师一0八旅旅长,10月奉令率部开赴江西,参加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“围剿”。12月率部赴闽,参加对反蒋抗日的“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”的围剿。1934年春,担任由十九路军一部改编而成的四十九师副师长,开赴湖北整训。1935年秋,率四十九师到四川阻截北上抗日的红军。1936年改任第八十三师副师长。


  抗日战争爆发后,协助师长刘戡率师开赴山西参加抗日。10月参加山西忻口会战。入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后,任补充第五训练处处长,在常德招募六团新兵训练。1938年5月,任由第五训练处改编的七十五军第四预备师师长,7月参加武汉会战。1939年4月在湖北随县、枣阳地区对日作战。1940年5月在湖北宜昌枣阳地区抗击日本侵略军。1941年冬升任五十四军中将副军长,驻防昆明,兼任昆明防守司令部参谋长。1943年,5月因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被撤销副军长职,旋赴印度在美军驻印战术学校学习。1944年冬,任军政部中将部附。抗日战争胜利时,任湖南洞庭湖警备司令部司令。1946年1月,调任军政部第三军官总队总队长。1947年后,历任上海师管区司令、第三编练司令部副司令。1949年(民国38年)3月,调湘任第一兵团副司令。8月参加程潜、陈明仁和平起义,任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。12月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,任副司令员,后任中南军区高级参议。1954年被特邀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。1956年后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候补委员,武汉市政府参事等职。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(1978年改正)。1968年病逝于武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