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凤九


  周凤九,原名祺,字凤九,后以字行。1891年(清光绪十七年)生。宁乡县白泥桥人。公路工程专家。1915年(民国4年)毕业于湖南省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科,后在长沙湘雅医院及光华电灯公司任职,从事土木建筑工作。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,入巴黎土木建筑学校,1923年毕业获工程师学位后,旋赴德国柏林大学及比利时岗城大学进修。1925年回国,任湖南楚怡工业学校土木科主任,并在湖南大学兼课。不久,湘中汽车路局成立,任工程师,从此献身公路建设事业,先后担任湖南省公路局总工程师、公路局长,湖北公路工程处处长,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帮办兼桥渡科长,川滇西路管理局局长,西南公路局副局长兼芷江分局局长,公路总局副局长兼第二区公路工程管理局局长等职。1946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成立,被推为副理事长。1948年(民国37年)辞职回湘,再度任教于湖南大学。


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被任命为中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计划处处长,兼任华南公路修建指挥部总工程师、交通部技术委员会副主任、交通部公路总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等职。在此期间,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。曾当选为湖南省第一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、全国政协委员。1958年退休,1960年1月病逝于北京。


   他热爱祖国,追求真理。在法国时与徐特立交情甚笃,后任湖南省公路局长时,曾邀徐来局作抗日救亡演说。解放前夕,在中共地下组织支持下,与成从修秘密召集二区局领导人开会,讨论时局,研究对策,坚守岗位,保产护厂,从而使多数公路职工,为护厂迎接解放作出一定贡献。


   他毕生致力于中国公路事业,作出许多贡献。如1932年冬参加豫、鄂、皖、苏、湘、浙、赣七省公路会议,为制订全国联络公路网计划和技术标准,提出方案。在主持湖南公路局期间,很多公路、桥梁都是他查勘选线或设计的。对长(沙)平(江)公路的箬埠岭采用环形路线,修建高10余米的天桥跨本线旋上的办法,解决了当时在该地(两端均已修成路基)无法展线的困难。湘川公路的能滩河,他设计一座跨径80米、高20米的悬链式吊桥,为当时国内首创。其间,1934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,参加在德国举行的国际道路会议,在《中国报告》中,他与薛次莘合撰的《城乡经济路面之建筑与修养方法之概述》一文,受到会议的赞许。在湖南省公路局期间,还兼任湖南楚怡工业学校土木科主任、湖南大学土木系教授,讲授公路工程学、桥梁工程学和铁路测量学,培养了一些技术人才。在公路管理处担任帮办时,曾参加视察川滇东路,对改善该路桥梁工程,在技术上提出了很多卓有见识的意见。在川滇西路担任局长时,对川滇重要干线的改善工程,亲自策划,检查督促。每值关键工程,如大渡河悬索桥、桃子坝改线、安宁河桥抢修等,无不亲临工地,坐镇指挥。


  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对国内重大工程建设,如华南公路(他任总工程师)、武汉长江大桥(任大桥工程局委员)等工程及一些援外工程项目,无不精心参与筹划,作出过重要贡献。



周凤九


  周凤九,原名祺,字凤九,后以字行。1891年(清光绪十七年)生。宁乡县白泥桥人。公路工程专家。1915年(民国4年)毕业于湖南省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科,后在长沙湘雅医院及光华电灯公司任职,从事土木建筑工作。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,入巴黎土木建筑学校,1923年毕业获工程师学位后,旋赴德国柏林大学及比利时岗城大学进修。1925年回国,任湖南楚怡工业学校土木科主任,并在湖南大学兼课。不久,湘中汽车路局成立,任工程师,从此献身公路建设事业,先后担任湖南省公路局总工程师、公路局长,湖北公路工程处处长,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帮办兼桥渡科长,川滇西路管理局局长,西南公路局副局长兼芷江分局局长,公路总局副局长兼第二区公路工程管理局局长等职。1946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成立,被推为副理事长。1948年(民国37年)辞职回湘,再度任教于湖南大学。


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被任命为中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计划处处长,兼任华南公路修建指挥部总工程师、交通部技术委员会副主任、交通部公路总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等职。在此期间,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。曾当选为湖南省第一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、全国政协委员。1958年退休,1960年1月病逝于北京。


   他热爱祖国,追求真理。在法国时与徐特立交情甚笃,后任湖南省公路局长时,曾邀徐来局作抗日救亡演说。解放前夕,在中共地下组织支持下,与成从修秘密召集二区局领导人开会,讨论时局,研究对策,坚守岗位,保产护厂,从而使多数公路职工,为护厂迎接解放作出一定贡献。


   他毕生致力于中国公路事业,作出许多贡献。如1932年冬参加豫、鄂、皖、苏、湘、浙、赣七省公路会议,为制订全国联络公路网计划和技术标准,提出方案。在主持湖南公路局期间,很多公路、桥梁都是他查勘选线或设计的。对长(沙)平(江)公路的箬埠岭采用环形路线,修建高10余米的天桥跨本线旋上的办法,解决了当时在该地(两端均已修成路基)无法展线的困难。湘川公路的能滩河,他设计一座跨径80米、高20米的悬链式吊桥,为当时国内首创。其间,1934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,参加在德国举行的国际道路会议,在《中国报告》中,他与薛次莘合撰的《城乡经济路面之建筑与修养方法之概述》一文,受到会议的赞许。在湖南省公路局期间,还兼任湖南楚怡工业学校土木科主任、湖南大学土木系教授,讲授公路工程学、桥梁工程学和铁路测量学,培养了一些技术人才。在公路管理处担任帮办时,曾参加视察川滇东路,对改善该路桥梁工程,在技术上提出了很多卓有见识的意见。在川滇西路担任局长时,对川滇重要干线的改善工程,亲自策划,检查督促。每值关键工程,如大渡河悬索桥、桃子坝改线、安宁河桥抢修等,无不亲临工地,坐镇指挥。


  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对国内重大工程建设,如华南公路(他任总工程师)、武汉长江大桥(任大桥工程局委员)等工程及一些援外工程项目,无不精心参与筹划,作出过重要贡献。



周凤九


  周凤九,原名祺,字凤九,后以字行。1891年(清光绪十七年)生。宁乡县白泥桥人。公路工程专家。1915年(民国4年)毕业于湖南省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科,后在长沙湘雅医院及光华电灯公司任职,从事土木建筑工作。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,入巴黎土木建筑学校,1923年毕业获工程师学位后,旋赴德国柏林大学及比利时岗城大学进修。1925年回国,任湖南楚怡工业学校土木科主任,并在湖南大学兼课。不久,湘中汽车路局成立,任工程师,从此献身公路建设事业,先后担任湖南省公路局总工程师、公路局长,湖北公路工程处处长,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帮办兼桥渡科长,川滇西路管理局局长,西南公路局副局长兼芷江分局局长,公路总局副局长兼第二区公路工程管理局局长等职。1946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成立,被推为副理事长。1948年(民国37年)辞职回湘,再度任教于湖南大学。


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被任命为中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计划处处长,兼任华南公路修建指挥部总工程师、交通部技术委员会副主任、交通部公路总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等职。在此期间,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。曾当选为湖南省第一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、全国政协委员。1958年退休,1960年1月病逝于北京。


   他热爱祖国,追求真理。在法国时与徐特立交情甚笃,后任湖南省公路局长时,曾邀徐来局作抗日救亡演说。解放前夕,在中共地下组织支持下,与成从修秘密召集二区局领导人开会,讨论时局,研究对策,坚守岗位,保产护厂,从而使多数公路职工,为护厂迎接解放作出一定贡献。


   他毕生致力于中国公路事业,作出许多贡献。如1932年冬参加豫、鄂、皖、苏、湘、浙、赣七省公路会议,为制订全国联络公路网计划和技术标准,提出方案。在主持湖南公路局期间,很多公路、桥梁都是他查勘选线或设计的。对长(沙)平(江)公路的箬埠岭采用环形路线,修建高10余米的天桥跨本线旋上的办法,解决了当时在该地(两端均已修成路基)无法展线的困难。湘川公路的能滩河,他设计一座跨径80米、高20米的悬链式吊桥,为当时国内首创。其间,1934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,参加在德国举行的国际道路会议,在《中国报告》中,他与薛次莘合撰的《城乡经济路面之建筑与修养方法之概述》一文,受到会议的赞许。在湖南省公路局期间,还兼任湖南楚怡工业学校土木科主任、湖南大学土木系教授,讲授公路工程学、桥梁工程学和铁路测量学,培养了一些技术人才。在公路管理处担任帮办时,曾参加视察川滇东路,对改善该路桥梁工程,在技术上提出了很多卓有见识的意见。在川滇西路担任局长时,对川滇重要干线的改善工程,亲自策划,检查督促。每值关键工程,如大渡河悬索桥、桃子坝改线、安宁河桥抢修等,无不亲临工地,坐镇指挥。


  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对国内重大工程建设,如华南公路(他任总工程师)、武汉长江大桥(任大桥工程局委员)等工程及一些援外工程项目,无不精心参与筹划,作出过重要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