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人熙 |
刘人熙,字艮生,号蔚庐,浏阳县人。生于道光二十四年(1844)。早年肄业长沙城南书院。同治六年(1867)中举人第一名。九年主讲道州书院。翌年冬,应聘纂修《平江县志》。光绪三年(1877)中进士,以主事分发工部屯田司行走,派充则例馆纂修,又改总校官。十年调任会典馆纂修官。翌年五月,清廷在中法战争中已获胜利后反而签订《中法合订越南条约十款》,丧权辱国,他闻讯不胜悲愤,撰写《海国七律》8首,斥责李鸿章卖国行为。 光绪十五年(1889),刘人熙以直隶知州外放河南补用,先后委署许州,光州直隶知州,加盐运使衔。二十六年春,以道员改官广西。又应江西巡抚李兴锐之聘,出任江西大学堂总教习,课吏馆副馆长。二十八年秋始入广西,任课吏馆馆长,兼营务处会办。在任提倡“经世有用之学”,注意培养人才,整肃吏治。三十三年春,由桂返湘,就任湖南中路师范学堂监督,又任法政学堂总办。是年十月,湖南教育会成立,被推为会长。三十四年冬,被征入京。目睹朝政腐败,又返桂林,仍任广西课吏馆馆长,并兼法政学堂监督。宣统三年(1911)春回湘。 湖南光复后,刘人熙就任湖南都督府民政司司长。是时,曾电促王芝祥策动陆荣廷宣布广西独立。民国元年(1912)夏,辞民政司长职。因“生平服膺船山”,认为王船山学说为“救时之良方”,乃具文呈请都督府转咨省议会议决岁拨4000元,于长沙成立船山学社。民国3年(1914)学社正式成立,被推为第一任社长。在职7年,致力于搜集出版船山未刊手稿,编辑出版《船山学报》,筹建船山专祠、船山大学和船山图书馆等。并创办船山中小学校。同时充任袁世凯大总统府政治咨议,往来于京湘之间。 民国4年(1915)秋,袁世凯图谋复辟帝制,继北京筹安会成立后,叶德辉等在长沙设立分会。刘人熙和贝允昕等与《湖南公报》分离,另创湖南《大公报》,刊登反对帝制文章。蔡锷在云南发动反袁起义后,他主张湘桂联军合力北伐,并密派次子仲迈向桂军陆荣廷达意,劝其出兵,与湘军会师武汉。 民国5年(1916)6月至7月,刘人熙曾一度代理湖南省长兼督军。8月,北京政府改令谭延闿继任后,他不久潜往上海。旋北上充任大总统黎元洪顾问。 民国7年(1918)12月,上海爱国人士组织策进永久和平会,刘人熙被公推为会长,与孙中山往还。次年,病逝于上海。终年75岁。著有《蔚庐文稿》、《蔚庐文集》、《蔚庐诗集》、《刘人熙日记》(未刊)等,校印、注释王船山遗著9种,共83卷。 |
刘人熙 |
刘人熙,字艮生,号蔚庐,浏阳县人。生于道光二十四年(1844)。早年肄业长沙城南书院。同治六年(1867)中举人第一名。九年主讲道州书院。翌年冬,应聘纂修《平江县志》。光绪三年(1877)中进士,以主事分发工部屯田司行走,派充则例馆纂修,又改总校官。十年调任会典馆纂修官。翌年五月,清廷在中法战争中已获胜利后反而签订《中法合订越南条约十款》,丧权辱国,他闻讯不胜悲愤,撰写《海国七律》8首,斥责李鸿章卖国行为。 光绪十五年(1889),刘人熙以直隶知州外放河南补用,先后委署许州,光州直隶知州,加盐运使衔。二十六年春,以道员改官广西。又应江西巡抚李兴锐之聘,出任江西大学堂总教习,课吏馆副馆长。二十八年秋始入广西,任课吏馆馆长,兼营务处会办。在任提倡“经世有用之学”,注意培养人才,整肃吏治。三十三年春,由桂返湘,就任湖南中路师范学堂监督,又任法政学堂总办。是年十月,湖南教育会成立,被推为会长。三十四年冬,被征入京。目睹朝政腐败,又返桂林,仍任广西课吏馆馆长,并兼法政学堂监督。宣统三年(1911)春回湘。 湖南光复后,刘人熙就任湖南都督府民政司司长。是时,曾电促王芝祥策动陆荣廷宣布广西独立。民国元年(1912)夏,辞民政司长职。因“生平服膺船山”,认为王船山学说为“救时之良方”,乃具文呈请都督府转咨省议会议决岁拨4000元,于长沙成立船山学社。民国3年(1914)学社正式成立,被推为第一任社长。在职7年,致力于搜集出版船山未刊手稿,编辑出版《船山学报》,筹建船山专祠、船山大学和船山图书馆等。并创办船山中小学校。同时充任袁世凯大总统府政治咨议,往来于京湘之间。 民国4年(1915)秋,袁世凯图谋复辟帝制,继北京筹安会成立后,叶德辉等在长沙设立分会。刘人熙和贝允昕等与《湖南公报》分离,另创湖南《大公报》,刊登反对帝制文章。蔡锷在云南发动反袁起义后,他主张湘桂联军合力北伐,并密派次子仲迈向桂军陆荣廷达意,劝其出兵,与湘军会师武汉。 民国5年(1916)6月至7月,刘人熙曾一度代理湖南省长兼督军。8月,北京政府改令谭延闿继任后,他不久潜往上海。旋北上充任大总统黎元洪顾问。 民国7年(1918)12月,上海爱国人士组织策进永久和平会,刘人熙被公推为会长,与孙中山往还。次年,病逝于上海。终年75岁。著有《蔚庐文稿》、《蔚庐文集》、《蔚庐诗集》、《刘人熙日记》(未刊)等,校印、注释王船山遗著9种,共83卷。 |
刘人熙 |
刘人熙,字艮生,号蔚庐,浏阳县人。生于道光二十四年(1844)。早年肄业长沙城南书院。同治六年(1867)中举人第一名。九年主讲道州书院。翌年冬,应聘纂修《平江县志》。光绪三年(1877)中进士,以主事分发工部屯田司行走,派充则例馆纂修,又改总校官。十年调任会典馆纂修官。翌年五月,清廷在中法战争中已获胜利后反而签订《中法合订越南条约十款》,丧权辱国,他闻讯不胜悲愤,撰写《海国七律》8首,斥责李鸿章卖国行为。 光绪十五年(1889),刘人熙以直隶知州外放河南补用,先后委署许州,光州直隶知州,加盐运使衔。二十六年春,以道员改官广西。又应江西巡抚李兴锐之聘,出任江西大学堂总教习,课吏馆副馆长。二十八年秋始入广西,任课吏馆馆长,兼营务处会办。在任提倡“经世有用之学”,注意培养人才,整肃吏治。三十三年春,由桂返湘,就任湖南中路师范学堂监督,又任法政学堂总办。是年十月,湖南教育会成立,被推为会长。三十四年冬,被征入京。目睹朝政腐败,又返桂林,仍任广西课吏馆馆长,并兼法政学堂监督。宣统三年(1911)春回湘。 湖南光复后,刘人熙就任湖南都督府民政司司长。是时,曾电促王芝祥策动陆荣廷宣布广西独立。民国元年(1912)夏,辞民政司长职。因“生平服膺船山”,认为王船山学说为“救时之良方”,乃具文呈请都督府转咨省议会议决岁拨4000元,于长沙成立船山学社。民国3年(1914)学社正式成立,被推为第一任社长。在职7年,致力于搜集出版船山未刊手稿,编辑出版《船山学报》,筹建船山专祠、船山大学和船山图书馆等。并创办船山中小学校。同时充任袁世凯大总统府政治咨议,往来于京湘之间。 民国4年(1915)秋,袁世凯图谋复辟帝制,继北京筹安会成立后,叶德辉等在长沙设立分会。刘人熙和贝允昕等与《湖南公报》分离,另创湖南《大公报》,刊登反对帝制文章。蔡锷在云南发动反袁起义后,他主张湘桂联军合力北伐,并密派次子仲迈向桂军陆荣廷达意,劝其出兵,与湘军会师武汉。 民国5年(1916)6月至7月,刘人熙曾一度代理湖南省长兼督军。8月,北京政府改令谭延闿继任后,他不久潜往上海。旋北上充任大总统黎元洪顾问。 民国7年(1918)12月,上海爱国人士组织策进永久和平会,刘人熙被公推为会长,与孙中山往还。次年,病逝于上海。终年75岁。著有《蔚庐文稿》、《蔚庐文集》、《蔚庐诗集》、《刘人熙日记》(未刊)等,校印、注释王船山遗著9种,共83卷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