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声报 其它 史林一叶
  <<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>>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   |返回版面浏览|
湖南政协报      第003版       第00109期

著名教育家兼文学家符定一
理哉

  符定一(1877—1958)衡山县罗家塘(今属湘潭县)人。字澄宇,号悔庵,清末秀才。后考入北京大学师范馆学英文,1908年大学毕业后回湘,从事教育工作。他是一个具有强烈事业心的人,一生建树颇多,荦荦大者,约有下列数端:

  创办省立第一中学

  湖南省立第一中学,即今之长沙市第一中学,创办于1912年(民国元年)3月。初名“湖南公立高等中学堂”。她是由符定一领衔创办的。据《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校志》记载:民国肇造,须有多数具完全普通知识之中坚,方足以巩固国基,爱倡议创办湖南全省公立中学校,呈请湖南都督府暨学务司拨款立案。遇学务司颁行“暂定湖南学制纲要”,规定“先由全省筹办高等中学三校以为规范”,又载有“须将中学校逐渐改为高等中学以归划一”等语,该校因系全省公立,故定名为湖南公立高等中学校,公推学有专长的符定一为校长。开始招收高等中学两个班,普通中学四个班。当时人学国文考题是:“民国成立,百端待理,教育与实业,应以何者为重要策。”考试结果,普通科取录150人,毛泽东名列榜首,编入该校第一班读一期(见埃德加·斯诺《西行漫记》)。符定一担任该校校长后,认真负责,态度严肃,学校行政管理,井井有条。学生上早操,他亲自点名训话,并担任英文课。长沙市一中,早就有“南方北大”的美名,符定一开创之功是不能抹煞的。

  访问延安后进步快

  符定一在旧中国混了几十年,自己也当过国会议员、财政部次长、盐务总署署长等职。因此,他对国民党反动派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反动本质,逐步有了深入的认识,同时对共产党艰苦抗日的精神以及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,于抗战胜利后,到重庆和蒋介石谈判建国方略,深为敬佩。

  符定一和毛泽东,早年在湖南省立一中就有过师生情谊。后来符定一居北京,毛泽东也常去符家作客,符并在经济上援助毛泽东。据说有一次,符回到长沙,顺便到当时在省政府任秘书长的李某亲戚家中,发现一份要逮捕毛泽东的电报,是符定一晓以利害,嘱托李某设法说服当时担任省长的赵恒惕,几经周折,才使毛泽东脱离困境。

  1946年6月,中共邀他去延安访问,他喜出望外,心情异常激动。到延安后,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召开欢迎他的大会,他回到北平后,思想更加进步,行动更为积极。1948年5月1日,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,不久,符定一不顾70高龄,化装由北平进入解放区党中央所在地。受到了毛泽东、周恩来等人的亲切接见。1949年9月21日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。建国后,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、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、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、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。

  《联绵字典》传后人

  符定一在青年时代,就聪颖异常。稍长,在私塾老师的指导下,涉猎《四书》、《五经》之类的我国古代名著。大学毕业后,曾在全国著名的岳麓书院掌教,尤其对于文字研究工作,更有癖好。他立志要编纂一本与众不同的《联绵字典》。从1910年开始,他把我国自隋唐以来经籍中出现的联绵字,搜罗殆尽,并旁证博引,花了30年的时间,到1940年,该书草稿终于完成。计400多万字,共87册。后来此书稿,售给上海中华书局出版,发行全国,影响较大。


|